【答案】:D 罗迪格和麦克德莫特在迪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DRM范式。故正确选项为D。GO-NOGO范式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采用的经典范式;PDP范式即加工分离程序是研究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IAT范式即内隐联想测验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
错误记忆的研宄范式包括:集中联想程序范式(又叫做DRM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类别联想程序范式.KK范式以及错误联接范式等。B项中的K/R范式在错误记忆以及其他的记忆研究中也经常使用。
1 ) 集中联想程序范式( 简称 DRM 范式)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都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称关键诱何)和与它相联系的 15 个学习项目组成。测试阶段,让被试对呈现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DRM范式主要用来研究错误记忆,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DRM范式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称关键诱饵,如寒冷)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感冒、发抖)组成。
关联性记忆错误:受试者错误地记忆或识别未呈现的刺激的现象,该刺激表现出与所呈现的刺激的语义/感知关联。DRM范例是研究关联错误记忆的最常用实验范例。
在E-Prime中,内隐联想测验(IAT)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研究目标,确定需要测试的联想对。例如,你可能想要测试人们对某一特定群体的正面或负面联想。接下来,你可以通过在E-Prime中创建不同的刺激列表,将这些联想对分别嵌套进不同的列表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软件选项也可以考虑,比如MATLAB和Presentation软件。MATLAB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编程平台,可以灵活地进行内隐实验的设计,尤其是在复杂的数据分析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Presentation则是一个专为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软件,它提供了许多现成的模板和工具,使得实验设计变得更加简单。
你好,如果你正在寻找内隐联想测试(IAT)的E-Prime制作方法,可以参考我之前制作的IAT示例。如果你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我将很高兴提供。E-Prime是一个强大的心理学实验软件,可用于设计和执行各种心理学实验,包括内隐联想测试。如果你对于如何使用E-Prime进行IAT设计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
Eprime程序说难不难,就是用的免费软件不好使,千辛万苦做出来还没试运行就不能用了,很抓狂。我去年的作业做了好多次,0的好用但是能使用次数太少,一定想清楚在做,记得保存。0的耐用一些,就是麻烦。网上能搜到一些好的资料,非常有用的,你试试看了。
这个在实验心理学中,那个999很明显应该是属于无效数据的,就好比我们以前在做IAT内隐联想测验时,一样的,首先会有一个大概的有效的反应时区间,如果实际反应时间有超过这个区间的直接判定为无效数据 给删掉。跟平均数和标准差无关的,而是试验本身会有一个数据有效性的设置区间,之后再进行其他计算。
以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认知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确定你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有无必要研究以及能否确实施行研究,一般模式为某种社会情境下某类人是否会有某种反应。
内隐刻板效应是一种在无意识中对某一社会群体进行简化和刻板化的心理倾向。 这种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指的是人们对某个群体的固定印象,这些印象往往是未经深思熟虑而形成的。 内隐刻板印象与明显的偏见不同,它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其思维和判断的。
其报考难度又如何? 应用心理学:百花争艳 应用心理学致力于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在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McGhee & J.L.K.Schwartz(1998).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4(6),1 464~1 480.〕。这种方法被社会心理学家大量应用,目前已经成为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新范式。
1、此外,发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你在某科上表现出色,或者用相同的时间获得的效果优于其他科目,那么应该考虑将该科目作为主要学习方向。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的成绩对于文科或理科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2、信息技术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无论是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学生都将面临独特的学习挑战和职业发展路径。正确的选择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还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和家长应深入思考个人兴趣、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理性评估不同学科的优缺点,以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3、文科为什么不如理科 选文科的人数实在太多,竞争力太大。高校需要的文科人员相对于理科的人数要少蠢启。市场需求的文科人数稿档闭相对比较窄,所以毕业后就业比较因难。
4、文科学政治、历史、地理。以后学到的实用性东西多,比如跟旅游、法律、管理、新闻专业都比较搭边,尤其是地理知识很有用。但高中学文科的学生少,因为以后高考能选的专业有限。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后主要跟吃、用等相关,比如食品类专业、科学研究相关专业。
5、①学文科的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知识广博,交际能力强等;②更有利于形成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想培养这个能力是很难单靠推导数学定理、做物理实验或者设计电路图能养成的,更多是靠在人文学科上的一些总结和积累(比如以史为鉴)。③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趣味的人。
早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主要聚焦于态度的外显层面,这一领域的文献多数基于可被被试清晰意识到的直接测量,如自陈报告。然而,直到最近,对内隐态度的研究才逐渐受到重视。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研究回顾,当时只有少数实验采用了间接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如1989年的研究中,仅有大约1/9的实验采用了这种手段。
对内隐态度的 IAT 的研究揭示了与实验和基于人口研究相一致的在性别、种族和年龄方面的态度。一项最近的由 Project Implicit 的数据库得出的分析发现,在一个国际样本内,科学性别刻板印象可以预测不同国家的在与性别有关的数学和科学的成就上的差异。
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内隐态度的定义来自 Greenwald和 Banaji的对内隐认知的相关概念的定义的样例(参阅内隐认知、内隐刻板印象和内隐自尊等该样例的例子):内隐态度是无法内省识别(或准确识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它调解着 (mediate) 对社会上的事物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认知和反应。
在心理学领域,内隐态度(Implicit attitudes)是一种微妙且不易察觉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个体对事物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和反应。这种态度源于个体深层的、非自觉的过往经历,或者是一些无法明确追溯到特定事件的情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