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野外、室内的物性工作,每个物性样品赋予地理、地质、物理属性,含样品号、坐标X、坐标Y、岩石(名称、亚类)、地层(组、群、统、系、界)或岩体单元、物性(密度、磁化率、剩磁强度、电阻率、极化率)等。所有的样品,组成工区内的物性数据表,提供物性数据统计、空间制图以及其他分析。
表8详细记录了茂名油页岩矿区岩矿石的物性统计数据。
通过对大量岩石物性数据的统计,我们得到了岩石层次的物性统计特征(表1-表1-2)。不难发现,每类岩石之间物性存在着差异,但不是完全不同,不具有明显的分界阀值。
激电性能明显增强,特别是硫化物呈细粒浸染状赋存时,其激电性能可提高1个数量级,达(n~n×10)%。表3-1 胶东地区各岩层物性参数统计表 (2)弱磁性—中密度—中导电性—低激电性类:该类岩层主要为中生代莱阳群、青山群和王氏群,是胶莱盆地的主要地层。
航磁资料化极垂向一次导数处理。该项数据处理方法在消除斜磁化干扰影响,以及压制背景磁(场)异常、突出次级局部叠加磁异常等方面的效果明显,是进行局部磁异常信息提取时经常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分离局部异常信息效果好,对局部异常的畸变影响小,信息可靠程度高。 (3)航磁异常深度计算。
在重磁资料的解释中,地形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研究中使用的地形数据是从美国地调局(USGS)的全球30″地形数据集GTOPO_30中提取的。 这种地形数据是地面高程在30″×30″球面梯形内的平均值。 在我们的研究区内数据点间距小于1km,高程误差小于100m。
航磁ΔT剩余异常的提取处理效果较好,既有效地消除或压制了区域背景场,同时达到了突出局部异常的目的,尤其对低幅值局部异常的突出效果更加明显;航磁ΔT化极垂向一次导数图特点是异常明显、位置可靠,它们为局部构造异常的圈定解释起到了主要作用。
为突出和增强反映地质体、地质构造空间特征方面的地球物理场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找矿信息提取,对1:20万重力、航磁成果资料开展了位场转换、方向导数计算等预处理工作。 资料准备 重磁数据处理应用程序中已对边部数据采取了外延加权处理,但为减少转换边界畸变效应,资料准备时对评价区周边均扩充了几千米范围。
图1 航放图像复原处理流程 图2 航放总道复原对比图像 航空物探数据图像的增强和解释 提取构造形迹信息 航放、航电数据的方向导数图像包含丰富的地质构造信息,对于航磁来说为了提取构造形迹最有吸引力的是立体阴影图像。
在矿床普查、勘探中,磁法常常与其他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配合使用,如:布格重力、电阻率法、自电(SP)、激发极化法(IP)、电磁法(TEM、CSAMT)、地震法和各种地下物探方法(包括井中物探和坑道物探)等。
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物探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勘察方法,其又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高密度多极电法勘探、地质雷达、浅层地震、高精度磁法、声波透视(CT)、重力勘探等。但为获得较好的探测效果,必须注意各种物探方法的使用条件以及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按工作条件分为井下物探(测井)和地面物探;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以下是一般的使用方法: 准备:确保磁化率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连接电源并打开设备。根据仪器的操作手册或使用说明,确认仪器的校准和设置是否正确。 样品准备:准备待测材料样品,并确保样品干净、平整,以避免外部因素对磁化率测量结果的影响。根据需要,可以将样品切割成适当的形状和尺寸。
这种仪器在低频(4kHz左右)工作时,测量实分量,可求得介质的磁化率;而在高频(40kHz左右)工作时,测量虚分量,可求得介质的电导率。横杆的长度可以变化,亦即改变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相应地也就改变了探测的深度。 (二)野外工作方法 测网的布置及野外观测方法 磁法勘探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精测三种。
KLY5-A配置特殊上/下机构与旋转器,支持简便、快捷及精准的AMS测量。结合自动程序,便于在测量现场变化与整体敏感性方面使用,同时可选附件CS4和CS-L覆盖从-192°C至700°C的温度变化测量。
对小刘寺黄土沉积剖面以2cm间隔采样进行磁化率测量,每个样品称量10g,测量3次,取平均值。仪器使用江苏海洋大地科技公司制MODEL-942 型磁化率仪。
这种仪器在低频(约4kHz)工作时,测量实分量,可求得介质的磁化率,而在高频(约40kHz)工作时,测量虚分量,可求得介质的电导率。横杆的长度可以变化,亦即改变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相应地也就改变了探测的深度。 野外工作方法 (1)测网的布置及野外观测方法 磁法勘探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精测三种。